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翻譯:貧賤不能使他的操守動搖,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。出自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。
作者:孟子及其弟子
全文:景春曰:“公孫衍、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?一怒而諸侯懼,安居而天下熄?!?/p>
孟子曰:“是焉得為大丈夫乎?子未學禮乎?丈夫之冠也,父命之;女子之嫁也,母命之,往送之門,戒之曰:‘往之女家,必敬必戒,無違夫子!’以順為正者,妾婦之道也。居天下之廣居,立天下之正位,行天下之大道。得志,與民由之;不得志,獨行其道。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謂大丈夫?!?/p>
譯文:景春說:“公孫衍、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氣、作為的男子嗎?他們一發怒,諸侯就害怕,他們安靜下來,天下就太平無事?!泵献诱f:“這哪能算是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呢?你沒有學過禮嗎?男子行加冠禮時,父親訓導他;女子出嫁時,母親訓導她,送她到門口,告誡她說:‘到了你夫家,一定要恭敬,一定要謹慎,不要違背丈夫!’把順從當作準則,是婦女之道。居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‘仁’里,站立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‘禮’上,行走在天下最寬廣的道路‘義’上;能實現理想時,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;不能實現理想時,就獨自行走自己的道路。富貴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,貧賤不能使他的操守動搖,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,這才叫作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?!?/p>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
孟子在與縱橫家的信徒景春談論“何為大丈夫”的問題中,提到了這著名的三句話。在孟子看來,真正的“大丈夫”不應以權勢高低論,而是能在內心中穩住“道義之錨”,面對富貴、貧賤、威武等不同人生境遇時,都能堅持“仁,義,禮”的原則,以道進退。
孟子關于“大丈夫”的這段名言,句句閃耀著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輝,在歷史上曾鼓勵了不少志士仁人,成為他們不畏強暴,堅持正義的座右銘。直到現在,當我們讀這段書的時候,似乎仍然可以聽到他那金聲玉振的聲音。
關鍵詞:文言文